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农村大棚露天菜价格多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农村大棚露天菜价格多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棚种植最大的优势是时差,越是反季节上市,往往卖的越贵.以北方地区为例,大棚蔬菜作物往往选择西红柿、茄子、豆类、甜椒、黄瓜等大众需求量较高的蔬菜。
这种蔬菜的季节和年度市场情况不同,但年平均市场价格可以达到1元到2元的收购价格。我们取每斤1.5元的中位数。
一亩大棚蔬菜一年可以收获三至四季的蔬菜,按照每季5000公斤的产量计算,这在普通大棚蔬菜一年可获利3万元/亩.差不多
谢谢邀请
现在城市超市卖的的蔬菜基本都是大棚蔬菜,因为种植“大棚菜”比“田地菜”效益大,在很多农村,“大棚菜”产业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新方向。据调查,在西安市6大“绿色”蔬菜基地之——灞桥水流乡蔬菜基地,一般露天平种蔬菜每亩每年毛收入在1500至2000元左右,而大棚菜因为挣的是季节差价,收入相当不错,每亩的毛收入在15000元左右,好的收入还超过20000元。一亩无公害大棚菜的收入相当于7至10亩露天平种蔬菜。
相比较而言大棚蔬菜口感没有自然生长的好吃,大棚西红柿炒菜一般都炒不烂,萝卜在家可以放10几天都不腐烂,大棚蔬菜为什么没有露天的好吃呢?一下几点给您解答。
过量使用催化剂、肥料,由于大棚是人为种植,种植密度过大,土壤肥力不足,按照正常的生长周期基本不会有收成,为此大棚种植户使用化肥催熟,使用后可以增加产量,有实现微早熟的功效,如果用量在国家标准之内,是没有问题的,单化肥催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果实的口感。而且现在许多大棚种植户大量使用催熟激素,促进植物果实提前发育成熟,大大减少生长时间,借此来提高经济效益。虽然现在还不能定论催熟激素是否对人体有害,但有条件的话还是尽量食用自然生长的蔬菜。
大棚由于是密闭空间,即使在冬天,大棚依然能达到植物生长结果所需的温度,实现反季节蔬菜种植。但是大棚没有真实的阳光照射,无法完成有效的光合作用,得不到光合作用的蔬菜,口味相对寡淡,水果也不甜,因为植物需要以阳光作为介质,以水和二氧化碳作为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形成葡萄糖后,排出氧气,这样就给大家解释了为什么夏天买的草莓那么甜,到了冬天,草莓不仅不甜,还酸涩,多半是因为大棚种植光合作用不足的原因。
转基因蔬菜的种植,转基因蔬菜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热点,特别是选择性标记基因的使用,它是决定转基因植物能否向市场投放的一个关键因素。因为转基因蔬菜高产、抗病能力强,容易种植等优点,受到很多农户的青睐,我国没有对转基因作物下定论,但在发达国家已经做出了否定,即使它对人无害。由于法律约束性低,经济效益高,所以导致了市场的泛滥,而消费者又无***真能够辨别,近年来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多。
总之,大棚种植蔬菜瓜果不是太有利于人们的健康,但现在市场需求旺盛,供应不足,所以还不得不用,只是建议有条件的消费者尽量食用自然生长或者有机农产品。
为什么大棚里的瓜果蔬菜,没有室外种植的好吃?
光合作用差
众所周知,大棚外面覆盖了一层膜,使棚内温度能够达到夏天的正常温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吃到反季水果的愿望,然而也同样是因为这样一层膜,使得阳光不能完全照射在植株上,得不到光合作用的蔬菜,口味相对寡淡,水果也不甜,因为植物需要以阳光作为介质,以水和二氧化碳作为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形成葡萄糖后,排出氧气,这样就给大家解释了为什么夏天买的草莓那么甜,到了冬天,草莓不仅不甜,还酸涩,多半是因为大棚种植的原因。
化肥催熟
因为大棚里无光,不通风,所以很多瓜果长得就比较慢,但为了加快果蔬成长,一些农民选择用化肥催熟,这样才更保证准时卖出,化肥普遍分为氮,磷,钾以及复合肥四种,其中氮肥主要的构成元素是蛋白质,最常用的是尿素氮肥,对土壤没有危害,使用后可以增加产量,有实现微早熟的功效,如果用量在国家标准之内,是没有问题的,单化肥催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果实的口感。
生长期短
我们以黄瓜为例,黄瓜在室外生长周期大概在50-55天左右,但是在大棚内成熟期就10天左右,这就是因为大棚室内温暖加上化肥催化作用导致的,速生的瓜果,不仅味道差,而且价格昂贵。
但是话说回来在大棚里种菜好处也不少,首先能吃上反季菜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其次大棚里可以控温,可以保温,由于大棚里是密封环境,相对而言就减少了病虫害,减少了病虫害,自然就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并且大棚里遮风挡雨,对于植物那些最害怕天气的情况,都能有效的避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农村大棚露天菜价格多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农村大棚露天菜价格多少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bsfm.com/post/22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