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棚 > 正文

温室大棚宫,“温室大棚”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温室大棚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温室大棚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大棚的起源?
  2. 乾隆读书的地方三希堂在什么宫?
  3. 大棚蔬菜历史背景?

大棚的起源?

起源于明朝

明朝400多年前,北京就利用温室大棚进行黄瓜的促成栽培,已享誉中华。

温室大棚宫,“温室大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棚原是蔬菜生产的专用设备,随着生产的发展大棚的应用越加广泛。当前大棚已用于盆花及切花栽培;果树生产用于栽培葡萄草莓西瓜甜瓜、桃及柑桔等;林业生产用于林木育苗、观赏树木的培养等;养殖业用于养蚕养鸡养牛养猪、鱼及鱼苗等。

西汉年间(公元前206至公元23年),据《汉书》循吏传记载,“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菇,覆以屋庞,昼夜燃温火,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此皆不时之物”。说明我国在2000多年前已能利用保护设施(温室的雏形)栽培多种蔬菜。在公元618~907年的唐朝,诗人王建在宫前早春诗中写道:“酒幔高楼一百家,宫前杨柳寺前花,内苑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说明1200多年前已利用天然温泉的热水进行瓜类栽培。又据元朝(公元1279~1368年)王祯《农书》记载:“冬至移根藏以地屋荫中,培以马粪,暖而即长”,又说:“就归畦内,冬月以马粪覆之,于向阳处,随畦用蜀篱障之,遮北风,至春,疏芽早出”,“十月将稻草灰盖三寸,又以薄土覆之,灰不被风吹,立春后,芽生灰内,即可取食”。说明600多年前,已有阳畦、风障韭菜栽培。明朝(公元1368~1644年),王世在《学圃杂疏》中写道:“王瓜,出燕京者最佳,其地人种之火室种,逼生花叶,二月初,即结小实,中官取以上供。”说明400多年前,北京利用温室进行黄瓜的促成栽培,已享誉中华。

乾隆读书的地方三希堂在什么宫?

乾隆读书的地方三希堂在养心殿,位于养心殿的西暖阁,原名叫温室.三希堂的含义是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即鼓励增加不懈追求、勤奋自勉.三希堂始于乾隆,传于后世。

温室大棚宫,“温室大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乾隆读书的地方三希堂位于故宫博物馆养心殿的西暖阁。

原为乾隆皇帝的书房,名温室。因内府收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乾隆皇帝视为稀世之宝,贮藏于此,并撰《三希堂记》,阐释“三希“之深意,遂易名为三希堂。至今仍保持原貌。

温室大棚宫,“温室大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棚蔬菜历史背景?

中国在蔬菜生产上所利用的大棚源自廿世纪30年代。中国园艺学科的奠基人吴耕民先生在杭州览桥园艺场设置木框玻璃覆盖温床,开创了夏菜玻璃温床育苗技术,后来改木框为土墙

到了50年代后期,杭州市蔬菜研究所(原杭州市蔬菜试验场)***用玻璃土温室栽培番茄辣椒

西汉年间(公元前206至公元23年),据《汉书》循吏传记载,“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菇,覆以屋庞,昼夜燃温火,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此皆不时之物”。说明我国在2000多年前已能利用保护设施(温室的雏形)栽培多种蔬菜。

在公元618~907年的唐朝,诗人王建在宫前早春诗中写道:“酒幔高楼一百家,宫前杨柳寺前花,内苑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说明1200多年前已利用天然温泉的热水进行瓜类栽培。

又据元朝(公元1279~1368年)王祯《农书》记载:“冬至移根藏以地屋荫中,培以马粪,暖而即长”,又说:“就归畦内,冬月以马粪覆之,于向阳处,随畦用蜀篱障之,遮北风,至春,疏芽早出”,“十月将稻草灰盖三寸,又以薄土覆之,灰不被风吹,立春后,芽生灰内,即可取食”。

说明600多年前,已有阳畦、风障韭菜栽培。

明朝(公元1368~1644年),王世在《学圃杂疏》中写道:“王瓜,出燕京者最佳,其地人种之火室种,逼生花叶,二月初,即结小实,中官取以上供。”

说明400多年前,北京利用温室进行黄瓜的促成栽培,已享誉中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温室大棚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温室大棚宫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