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太阳能光热温室大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太阳能光热温室大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太阳能光热发电的原理是,通过反射镜将太阳光汇聚到太阳能收集装置,利用太阳能加热收集装置内的传热介质(液体或气体),再加热水形成蒸汽带动或者直接带动发电机发电。
太阳能光热发电是指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或碟形镜面收集太阳热能,通过换热装置提供蒸汽,结合传统汽轮发电机的工艺,从而达到发电的目的。
(1)黄土高原处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过度地带,夏季降水集中,降水比柴达木盆地多,意味着夏季黄土高原阴雨天气偏多,光照就少一些;
(2)太阳能比较分散,太阳能发电站占地面积大,需要大面积比较平坦的土地。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沟谷中太阳光照受影响,缺乏大面积平坦的土地;
(3)黄土高原的海拔低于柴达木盆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比较明显,太阳能比柴达木盆地少。
柴达木盆地最为适合,理由如下:
1.柴达木盆地为青藏高寒区,降水少,多晴天,光照充足。
2.该区域海拔较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太阳辐射较强。
3.柴达木盆地地广人稀,土地***丰富,建设成本低,利于大规模建设。(若要考虑输电的因素,则柴达木盆地具有一定的劣势,因为该区域离主要电力消费区距离偏远,建设运输电路费用较高,加之该地地形复杂,建设难度较大。)
光热效率高。光热发电规模比较大,不适合家用,适合用在自然光充分的少人地区。光伏发电规模相对较小。所以在平常生活中光伏发电可以用在家庭,社区,包括与建筑相结合,例如生活中太阳能就是光伏发电。但是光热发电可以集中式发电,而光伏发电只能分布式发电。
光热效率高。
光伏发电、光热发电,都是利用太阳能发电,差别在于,利用的原理不同。
光生伏特效应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而太阳能电池是完成太阳能到电能转换的载体。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含有P-N结的半导体材料,P-N结可以吸收太阳光,并在内部建立电场,当在电场两侧接入一定的负载时,负载上就会产生电流,整个过程就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
而太阳能光热发电的原理是,通过反射镜将太阳光汇聚到太阳能收集装置,利用太阳能加热收集装置内的传热介质(液体或气体),再加热水形成蒸汽带动或者直接带动发电机发电。
光伏与光热的PK至少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考量,单说效率与成本是很片面的。
1. 全厂光电转换效率。注意我们在谈的是整个电厂,必须用全厂效率来衡量,用光伏组件光电效率和光热的全厂转换效率来比是不对等的。光伏组件效率alamo已经说了,17~18.7%,光伏电厂全厂效率会因为各种系统损失在此基础上打折,比如电缆线损、逆变转换损失等;光热的全厂转换效率现阶段大约14%左右(参考:火力发电中的煤电转换效率约35-40%左右)。因此光伏与光热转换效率基本差不多。
2. 单位投资成本。光伏单位投资成本约在8-9元/W,光热单位投资成本相对较高,国内基本无可参考数据,一般50MW带储热投资约20亿,约25元/W。必须指出,比较两者的单位投资成本意义不大,单位投资成本=总投资/总装机功率,光伏装机规模=单片组件*组件数量,光热装机规模=发电机最大出口功率,也就是说配置50MW的发电机的光热电站功率就可以说是50MW,与此同时,50MW发电机可以配规模200MW的光场,也可以配350MW光场,只要满足阳光最佳时满功率输出达到50MW即可。因此,简单的单位投资成本对比是不科学的,个人觉得更恰当的对比参数应该是:总投资年/发电量(同等光照条件下),当然,结果依然会是光热高于光伏,但是差距不会那么大。
3. 电能质量。总所周知,各类新能源因电能质量差一直被诟病,光伏也有此类问题,发电输出不稳定,夜间不发电,导致电网必须配备大量备用容量。光热对光伏的最大优势就是电能质量高,原因即在于光热以热能为中介消除了一部分不稳定因子,配置储热的光热的稳定性更高,相当于光伏配储能电池,但储热成本远低于储能电池成本。西北地区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目前的限电情况非常严重,而目前能源局对光热电站的政策是全额收购。
4. 应用形式。光伏应用宜大宜小,小到几百W,大到百MW,但光热中比较成熟的槽式、塔式目前只适合MW级的电站,碟式是几十KW级应用。因此,两者比较只能在MW级大型电站中,光热大型电站前景广阔,未来会超越光伏,同时光伏在小规模和城市应用中保持优势。总之,简单比较两者技术是不科学的。光热技术先进而复杂,国内暂时还在探索中,5年后不排除会像光伏那样爆发式增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太阳能光热温室大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太阳能光热温室大棚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bsfm.com/post/62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