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太阳能大棚承包价格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太阳能大棚承包价格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光伏不是按平方论价的,光伏农业大棚还是根据大棚形式建设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光伏按总装机容量来决定造价的,单价是按瓦,现市场价8~10元/w,具体电站建多大看大棚建设情况和个人要求来建设!如果按面积算的话,使用低效组件你就亏***了,举例同样1650*990的组件可能就只有200W(常规的250W左右),这样按价格报的中间差很多的!
屋顶上光伏钢结构支架安装人工费多少钱一平方:现在一般都用英利的板子,项目大点的大约要9块钱左右1w吧,因为我是做工程的对具体的价格不是很清楚。
要是说单纯的安装一般是30kw需要5个人5天吧,包括接线,布线等细节。人工应该在100块。估计成本要在4000块吧
感谢邀请,每亩投资6万元养小龙虾,这个想法好冒险,真的值得吗?
一、龙虾还能火多久
我前两天写了一篇关于龙虾可以火多久的原因,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看一下,我觉得龙虾最终会回归理性,价格也会回归理性,如果价格没有优势,6万每亩的投资,就会大大延长回本时间。
大家都知道养龙虾很多都不赚钱,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养,因为投入少,回本快(一季就就回本),亏的不多,却有机会赚笔大的。为什么这么说,来给大家分析下。
1、投入:每亩塘租700元+池塘改造250元+船、地笼、雨裤等固定投资450元+水草35元+苗种1200元+饲料600元+动保300元+电费75元,总计有3610元,其中改造池塘、固定资产是可以重复使用,苗种后面补苗成本也会减少,
2、产出:春季养殖成功率是最高的,但仍然成虾每亩产100-600斤不等,差距很大,保守按15元每斤价格算,产出1500元-9000元不等;
3、利润:-2110元到+5390元,价格卖的高,还可以赚更多。
三、每亩投资6万,是正常每亩投入的16倍
投入增加16倍,产量不会翻翻,冬季价格是春季的3-4倍,但消费量少,销路也要考虑,避免有价无市,这么看性价比不高。再具体算一下,按产量500斤,单价50元,产出25000元,搞3个冬天才回本,其他季节大棚优势不突出。还有养殖技术问题。所以不建议反季大棚养龙虾。
四、有这钱可以换个思路
有这钱可以考虑建个冷库,把5月低价虾囤起来等6-7-8月价格高了卖,这个要保险的多。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想了解更多龙虾技术,可以关注我,别忘了点赞哦
冬季大棚反季节养殖小龙虾,每亩投资6万元,值得吗
利用大棚在冬天反季节养殖小龙虾,这个事情还真的没有见过,所以不敢妄加揣测效益会如何。不过这6万元每亩的投资,确实是不低呀。
我们做个***设:前提就是大棚养殖小龙虾,产量能够和平常夏季是产量一样,那情况会如何。
目前正是冬季,而且正值年关,小龙虾价格正是走俏的时候,其价格也是比较高的,目前两虾达到了60元每斤,而456虾也有四十多一斤,大家看到这个价格是不是意外和惊喜?
如果每亩小龙虾产量在400斤,按照50元一斤的价格出售,每亩产值在20000左右。这是在冬天一个反季节养殖期间的收益。当然,这只是毛收入。
另外,除了冬天可以养殖小龙虾,其他时间当然也是可以养殖小龙虾的,所以这样的养殖场一年应该至少可以养殖3轮小龙虾,也就是冬季一轮,春秋两轮。这3轮小龙虾中,其他两季小龙虾价格有高有低,平均按照15元一斤算,两季产虾600斤左右,产值9000左右。
一般来说,大棚建设需要考虑它的经久耐用性。以前清水塘家搞辣椒苗时用的大棚是比较简单的用竹子和塑料膜组合起来的,也可以用3年没问题。如果是用于小龙虾养殖而且投入6万元每亩的成本,这样的大棚应该可以连续使用5年没问题。所以,在5年时间里,至少应该可以产出每年2万元的反季龙虾,同时每年还有将近一万块正常季节龙虾的产值。
如果把这6万块平均摊派到每一年的成本中,也就是每年至少12000元的成本。正常养殖期间每亩4000-5000元利润是比较高的了,而反季节一季龙虾20000元毛利中需要至少摊派6000-7000的成本,这剩下的13000-14000元毛利中还包括其他成本问题,比如饲料、水电、人工等,所以利润空间不大了。
整体来说,每亩6万元的大棚投入成本,如果在5年使用时间就需要翻新的话,这样的成本是比较高的,养殖风险比较大。如果能够用到8年的话成本就降低很多了。不过,在后期小龙虾价格也会随着小龙虾产量的逐渐增多而降低,利润也会随之减少。所以,清水塘认为6万元每亩的投入不适合搞小龙虾反季节养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太阳能大棚承包价格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太阳能大棚承包价格表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bsfm.com/post/78511.html